四大皆空的成语故事


四大皆空

拼音sì dà jiē kōng

基本解释佛教用语;指宇宙间一切(包括人本身)都是空虚的(这是一种消极思想)。古代印度认为地、水、火、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;称为“四大”。佛教则称坚、湿、暖、动的性能为“四大”;并认为人身亦由此“四大”构成。因此;“四大”有时也代称人身。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;无牵无挂。

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一心无挂,四大皆空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四大皆空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四大皆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豆萁燃豆 三国 魏 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”
习非成是 西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
裾马襟牛 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尾生之信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
心里有鬼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28章:“你这个小子,心里有鬼,不甘心。”
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头面人物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虽终日兀坐车中,不发一语,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。”
擦肩而过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