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偏不倚的成语故事


不偏不倚

拼音bù piān bù yǐ

基本解释偏、倚:不正;歪。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。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
出处宋 朱熹《中庸集注》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偏不倚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偏不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亲上作亲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0回:“又听见二奶奶说,宝玉的事,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,凭谁来说亲,横竖不中用。”
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一钱太守 清·李渔《无声戏》第二回:“成都有个知府,做官极其清正,有一钱太守之名。”
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活蹦乱跳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。”
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
鸿鹄将至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诲二人奕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奕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
投石问路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
夫唱妇随 《关尹子 三极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妇者随。”
归十归一 白诚仁、何纪光《小红军》:“你看他,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,收拾得归十归一,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