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口同音的成语故事


异口同音

拼音yì kǒu tóng yīn

基本解释不同人说同样的话,形容看法、意见完全一致。

出处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异口同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异口同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金不换 京剧《粉妆楼》第六本:“常言道:败子回头金不换。”
定时炸弹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
绿林大盗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既作绿林大盗,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。”
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《洋务宜遵祖训,安内攘外,自有成效说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联络,万众一心。”
学以致用 李新《为有源头活水来》:“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,学以致用,并且勤学苦学。”
习非成是 西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
令人神往 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》:“今著述湮没,怅望当时蹈海之风,令人神往不已。”
形影相顾 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省之惋愕,不解所由,形影相顾,陨越无地。”
气充志骄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遂合诸侯于嘉陵,气充志骄,淫侈无度。”
德容言功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