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坐针毡的成语故事


如坐针毡

拼音rú zuò zhēn zhān

基本解释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。形容心神不定;坐立不安。

出处《晋书 杜锡传》:“言辞恳切,太子患之。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,刺之流血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如坐针毡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如坐针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卵与石斗 汉 焦赣《易林 艮之损》:“卵与石斗,麋碎无疑。”
费尽心思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1回:“后儒牵强附会,费尽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。”
苦尽甘来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四折:“受彻了牢狱灾,今日个苦尽甘来。”
僧多粥少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国家有困难,僧多粥少,为国分忧嘛。”
头面人物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言而无信 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苦口之药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色中饿鬼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一个字便是僧,两个字是和尚,三个字鬼乐官,四字色中饿鬼。”
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《海国英雄记 回唐》:“叹别离苦况,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。”
饭囊酒瓮 宋·王禹偁《詶安祕丞謌诗集》:“夜眠朝走不觉老,饭囊酒瓮奚足云。”宋·陆游《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》:“饭囊酒瓮纷纷是,谁赏蒙山紫笋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