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泗州僧伽塔

泗州僧伽塔

[宋代]:苏轼

我昔南行舟击汴,逆风三日沙吹面。

舟人共劝祷灵塔,香火未收旗脚转。

回头顷刻失长桥,却到龟山未朝饭。

至人无心何厚薄,我自怀私欣所便。

耕田欲雨刈欲晴,去得顺风来者怨。

若使人人祷辄遂,告物应须日千变。

我今身世两悠悠,去无所逐来无恋。

得行固愿留不恶,每到有求神亦倦。

退之旧云三百尺,澄观所营今已换。

不嫌俗士污丹梯,一看云山绕淮甸。

泗州僧伽塔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往年,我乘船南下,停泊在汴水边,逆风刮了三天,黄沙阵阵扑面。

船上的舟子都劝我去向僧伽寺祈祷,果然,一炷香还未烧尽,旗子已哗哗向南舒卷。

船走得快如飞箭,转眼间长桥失去了踪影,到龟山还不到吃早饭的时间。

最高尚的人从不厚此薄彼,我呢,满足了自己的私心,为得到顺风而欢欣。

耕田的人要下雨,收割的人要晴天;离去的人要顺风,来的人又对逆风抱怨。

如要让人人祈祷都如愿,老天爷岂不是一天要万化千变?

我如今自身与世俗两不相关,去没有什么追求,来也没什么留恋。

能走得快些固然很好,走不了也无所谓不便。

每次到这里都去求神,神一定也感到厌倦。

往昔韩愈诗所说拔地三百尺的高塔,如今见到的已不是澄观苦心经营所建。

僧伽塔啊,你若不嫌我带来的俗尘玷污了你的丹梯,请让我登上你,饱览群山环绕下的淮河两边。

注释

⑴泗州:今江苏盱眙东北。僧伽(qié):唐高僧,西域何国人,俗姓何。龙朔初入中原,卒葬泗州,建塔供养,即僧伽塔。

⑵汴:汴河,在徐州合泗水东流入淮。

⑶旗脚转:指改变了风向。

⑷长桥:在泗州城东。

⑸龟山:在泗州东北的洪泽湖中。传大禹治水获无支祁,镇于此。

⑹至人: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。这里指僧伽。

⑺便:便利。

⑻刈(yì):收割。

⑼遂(suì):如愿,顺意。

⑽悠悠:遥远莫测。

⑾“退之”二句:指韩愈《送僧澄观》诗。僧伽塔遭水漂火焚,贞元十五年由僧澄观重修,为著名建筑师喻浩所设计。韩愈诗纪建塔始末,中云:“清淮无波平如席,栏柱倾抉半天赤。火烧水转扫地空,突兀便高三百尺。影沉潭底龙惊遁,当昼无云跨虚碧。借问经营本何人,道人澄观名藉藉。”澄观,唐代名僧,曾重建僧伽塔。

⑿俗士:出家人目中的普通人,是作者自指。丹梯:指塔中的梯子。

⒀淮甸:指淮河一带地区。甸,城外名郊,郊外名甸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梦生.宋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85-86

2、王水照 王宜瑷.苏轼诗词选注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:17-19

泗州僧伽塔创作背景

  熙宁四年(1071),苏轼赴杭州通判任,路过泗州僧伽塔,作了这首诗。一说此诗作于元丰二年(1079)三月,时作者奉命移知湖州,经过泗州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缪钺 等.宋诗鉴赏辞典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334-336

2、李梦生.宋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85-86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宋代释克勤

使乎不辱命,临机贵专对。安禅捋虎须,著著超方外。

不唯明窗下安排,掇向绳床拶崄崖。拈椎竖拂奋雄辩,金声玉振犹奔雷。

闰月三日即事

宋代释居简

星历新传误,无人重讲明。日中阴似夜,春半冷如正。

柳欲眠还醒,花犹染不成。燕归多日了,犹自未闻莺。

用盐政姚德宽韵

元代耶律楚材

乃祖开元柱石臣,云孙髣髴玉麒麟。从来德炙舆人口,此日恩沾圣世春。

欲草荐书学北海,未开东阁愧平津。而今且试调羹手,伫看沙堤继旧尘。

瑞鹤仙 梨花

近现代黄绮

院深人寂寂。怯细雨朝寒,睡浓无力。临轩一声笛。

甚惊心难定,玉阶孤立。蜂翻蝶集,便迷了归途应忆。

秋日忆雪航二兄

清代张善恒

不耐萧条甚,秋思苦自吟。愁添千里雁,梦冷十年心。

重以思兄念,因之别恨深。登城间散步,风雨满霜林。

命妓不至

唐代刘兼

琴中难挑孰怜才,独对良宵酒数杯。苏子黑貂将已尽,
宋弘青鸟又空回。月穿净牖霜成隙,风卷残花锦作堆。
欹枕梦魂何处去,醉和春色入天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