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望海楼晚景五绝

望海楼晚景五绝

[宋代]:苏轼

海上涛头一线来,楼前指顾雪成堆。

从今潮上君须上,更看银山二十回。

横风吹雨入楼斜,壮观应须好句夸。

雨过潮平江海碧,电光时掣紫金蛇。

青山断处塔层层,隔岸人家唤欲应。

江上秋风晚来急,为传钟鼓到西兴。

楼下谁家烧夜香,玉笙哀怨弄初凉。

临风有客吟秋扇,拜月无人见晚妆。

沙河灯火照山红,歌鼓喧喧笑语中。

为问少年心在否,角巾欹侧鬓如蓬。

望海楼晚景五绝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,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。

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,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山,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。

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,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。

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,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。

青山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,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。

傍晚,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,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。

夜晚,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,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。

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,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。

沙河上的船灯将山照红,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。

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,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。

注释

⑴望海楼:又名望潮楼,在杭州凤凰山上,是杭州的名迹。

⑵指顾:即指点顾盼之间,形容其快。犹如说须臾、一会儿。这两句写海潮来势凶猛。

⑶二十:一本作“十二”。

⑷时:时时。掣(chè):拉,拽。紫金蛇: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。

⑸西兴:即西陵,在杭州对岸萧山区境内,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迩冬.苏轼诗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4:61-62

望海楼晚景五绝创作背景

  这组诗共五首,作于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,当时苏轼被派往杭州担任州试的监试。院试余暇,苏轼得以到凤凰山上的望海楼闲坐,写下这五首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缪钺 等.宋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7:340-341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山居七咏题画送周伯阳 其五 九曲山

明代张羽

竹林路阴阴,寻幽不觉深。不比羊肠坂,空伤行客心。

秋村十二咏 其十二 筑圃

清代成鹫

瓜熟已除架,苋乾无复蔬。何当灌园罢,又是筑场初。

晴日迟收稻,中田早结庐。自来勤动惯,不敢废耕锄。

送王恪司门知绛州

宋代文同

绛守园池天下夸,绍述有记词聱牙。

苍官青土左右树,神君仙人高下花。

哭许颂慈先生绝句二十首 其五

清代祝廷华

侧身抱遗文,坦步循古道。诲人老不倦,孜孜勿辞耄。

丁亥元日牡丹

清代吴灏

前日立春雨如烟,粉红黛绿入眼妍。花气熏人人淡淡,幸留春思在吟笺。

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二十三

宋代李之仪

数亩田荒积渐耕,常忧坝损害垂成。传闻赵魏推盟主,便觉如云照眼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