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甫的诗 > 晓发公安

晓发公安

[唐代]:杜甫

北城击柝复欲罢,东方明星亦不迟。

邻鸡野哭如昨日,物色生态能几时。

舟楫眇然自此去,江湖远适无前期。

出门转眄已陈迹,药饵扶吾随所之。

晓发公安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城楼上梆声就要停息,柝声一停,东方的启明星就出现了,天色将要放明了。

邻舍雄鸡报晓,野外发丧或上坟的哭声,仍象往常一样,然而人和物却都是短暂的,长不了的。

眨眼间就要从此随船远去,这次出门,亦无前期,渺然不知何往。

出门离开之后,转眼之间,这里已成为过去了,即使如此,只要有孤舟可以容身,有“药饵”可以疗疾,就让它漂荡到哪儿算哪儿吧。

注释

晓发:天明时出发。晓发公安:早晨从公安登船出发。公安:唐县名,今属湖北。

击柝(tuò):打更。柝,巡夜打更用的木梆。罢(pí):是韵脚。

明星:即金星,又名启明星。

野哭:不是指哭于野外,而是指恸哭或号啕大哭,语出《孔子家语》:“若是哭也,其野哉。孔子恶野哭者。哭者闻之遂改之”。孔子之所以不喜欢野哭,可能是因为野哭为过度哀伤,不合中庸之道,也不合于周礼。

物色生态:物色指物,生态指人。生态:犹生计。能几时:即能有多长时间。意谓时间长不了。

眇然:高远、遥远的样子。

适:往,到。

转眄(miàn):转眼。眄:本义是指斜着眼看。已陈迹:一切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旧事了。

药饵:药物。杜甫这年五十七岁,一身是病,故全靠药饵扶持。扶:扶持。之:走,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303-304

2、丁宁:《杜甫七律全注》.第206-207页

3、卢国琛.杜甫诗醇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6:第574页

晓发公安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(768年)冬末。杜甫由公安(今属湖北)往岳阳(今属湖南)时作。题下作者原注:“数月憩息此县。”由此可知杜甫是在大历三年秋到达公安的。住了几个月之后,在这年的暮冬时节离公安赴岳阳。时年57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增杰.唐人律诗笺注集评:浙江古籍出版社,2003:第421页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► 杜甫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

游洞霄山

宋代陈律

白日黄尘客路迷,偶寻幽事入烟扉。

云行翠岫鹤争舞,月落青林人未归。

颂一百则

释重顯

要平不平,大巧若拙。

若指或掌,倚天照雪。

春伯邸楼次韵十哥所题

宋代韩淲

楼阴入清湖,南风渡歌鼓。旅梦不自持,悠扬定何许。

醒来疏雨过,两目隘泥土。虑澹地亦偏,桐花映窗户。

夜宿刘将军园亭 其二

清代申涵昐

仗剑从戎去,堂留绿野虚。园丁晨扫径,奴子夜烹鱼。

灞上谁开垒,西湖正跨驴。清时无战伐,卫霍有闲居。

滦京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一

元代杨允孚

北阙东风昨夜回,今朝瑞气集蓬莱。日光未透香烟起,御道声声驼鼓来。

四月朔旦过黄山哭刑部百求弟道中五首

宋代陈著

河流曲折二十里,过了黄山始直礴。

今日卸船须得早,鄮峰已在眼花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