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韩愈的诗 > 杂说四·马说

杂说四·马说

[唐代]:韩愈

 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(祇辱一作:只辱)

  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(食马者通:饲)

  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
杂说四·马说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世上(先)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经常有,但是伯乐不常有。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,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,(跟普通的马)一同死在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马著称。

  (日行)千里的马,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。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(日行)千里而(像普通的马一样)来喂养它。这样的马,虽然有(日行)千里的能力,但吃不饱,力气不足,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。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,怎么能够要求它(日行)千里呢?

  不按照(驱使千里马的)正确方法鞭打它,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,听千里马嘶鸣,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,拿着鞭子面对它,说:"天下没有千里马!"唉,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?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!

注释

伯乐:孙阳。春秋时人,擅长相(xiàng)马(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)。

千里马:原指善跑的骏马,可以日行千里。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;特指有才华的人。

而:表转折。可是,但是。

故虽有名马: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。故:因此 。 虽:即使。名:名贵的。

祗辱于奴隶人之手: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(或埋没)。祗(zhǐ):只是。奴隶人:古代也指仆役,这里指喂马的人。

辱: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。

骈(pián)死于槽(cáo)枥(lì)之间:(和普通的马)一同死在马厩里。骈,两马并驾。骈死:并列而死。于:在。槽枥:喂牲口用的食器,引申为马厩。

不以千里称也: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。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。以:用。 称:出名。

马之千里者:之,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
一食:吃一顿。食,吃。

或:有时。

尽全,这里作动词用,是“吃尽”的意思。

粟(sù):本指小米,也泛指粮食。

石(dàn),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,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。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

食马者:食,通“饲”,喂。

其:指千里马,代词。

是:这样,指示代词。

虽:虽然(与前面的虽不一样,这里指虽然)

能:本领。

足:足够。

才 :才能。

美:美好的素质。

外见(xiàn):表现在外面。 见:通“现”,表现;显现。

且:犹,尚且。

欲:想要。

等:等同,一样。

不可得:不能够得到。得:能,表示客观条件允许。

安:怎么,哪里,疑问代词。

求:要求。

策之:驱使它。策:马鞭,引申为鞭打,这里指鞭策,驾驭。之:代词,指千里马。

以其道:按照(驱使千里马的)正确的方法。以:按照。道:正确的方法。

食之:食,通“饲”,喂。

尽其材:竭尽它的才能。这里指喂饱马,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。 材:通“才”,才能。尽(2):竭尽,发挥出。

鸣:马嘶。

通其意:通晓它的意思。

执:拿。

策:马鞭。

临:面对。

呜呼:表示惊叹,相当于“唉”。

其(1):难道,表反问语气。

其(2):大概,表推测语气。

邪:通“耶”,表示疑问的语气词,意为“吗”

知:懂得,了解,认识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国林 .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:龙门书局出版社 ,2012年8月 :121-123 .

杂说四·马说创作背景

  《马说》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。其时,韩愈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,但结果是“待命”40余日,而“志不得通”,“足三及门,而阍人辞焉。”尽管如此,他仍然声明自己“有忧天下之心”,不会遁迹山林。

韩愈简介

唐代·韩愈的简介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...〔 ► 韩愈的诗(357篇)

猜你喜欢

赋范司马嘉莲作

清代柳是

风流不坠莫愁城,司马池台胜已并。只觉花蓬连理好,尽缘人重合欢名。

双凌芍药阶前艳,并照荚蓉幕里清。从此三生怀渌水,年年开发倍含情。

返照

明代林光

返照千林酒一卮,晚山刚对弄雏时。眼中触处成真乐,身外浮名总不知。

元亮贫来还乞食,尧夫老去只游嬉。行云流水无穷意,老树精应不作疑。

过福禅师兰若

唐代王维

岩壑转微径,云林隐法堂。羽人飞奏乐,天女跪焚香。
竹外峰偏曙,藤阴水更凉。欲知禅坐久,行路长春芳。

岭上见大江及匡庐诸峰

项安世

背立梧桐岭,面对匡庐峰。

江流过其下,渺渺去朝宗。

即事呈德麟

宋代晁说之

学得浮云往复还,里中不出孰追攀。

九秋自与物情乐,一日须教我辈闲。

扬子道中寄陈君佐 其一

宋代孔平仲

别我如不忍,念君方索居。萧然对松竹,独自理图书。

击钵诗无敌,连环辩有馀。骅骝志万里,那久困盐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