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李颀的诗 > 古从军行

古从军行

[唐代]:李颀

白日登山望烽火,黄昏饮马傍交河。

行人刁斗风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

野云万里无城郭,雨雪纷纷连大漠。

胡雁哀鸣夜夜飞,胡儿眼泪双双落。

闻道玉门犹被遮,应将性命逐轻车。

年年战骨埋荒外,空见蒲桃入汉家。

古从军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,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。

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,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。

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,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。

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,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。

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,战士只有追随将军拼命奔波。

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,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。

注释

烽火:古代一种警报。

饮(yìn)马:给马喂水。傍:顺着。交河:古县名,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。

行人:出征战士。刁斗:古代军中铜制炊具,容量一斗。白天用以煮饭,晚上敲击代替更柝。

公主琵琶: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,恐其途中烦闷,故弹琵琶以娱之。

“闻道”两句: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,欲至贰师城取良马,战不利,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,武帝大怒,发使至玉门关,曰:“军有敢入,斩之!”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,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。

蒲桃:今作“葡萄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02-103

2、蘅塘退士 等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.北京:华文出版社,2009:45

古从军行创作背景

  此诗作于天宝(唐玄宗年号,742—756)初年。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,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“益事边功”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凤相.一首借古写今缘情写景的边塞诗.西藏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6, 04

李颀简介

唐代·李颀的简介

李颀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

...〔 ► 李颀的诗(135篇)

猜你喜欢

上南行十二首 其四

元代方回

七里南山边,更作三里程。十里旧榷界,双桥酒有声。

身老友朋尽,事殊时代更。茅店迷处所,饮徒眠九京。

点绛唇 刘峻度席上听女郎度曲

明代宋琬

子夜清歌,隔帘疑在青天外。琼箫玉管。莫把莺喉碍。

纱帽笼头,卸却残妆戴。娇羞坏。广场无奈。初学男儿拜。

磐湖秋色同诸禅侣夜坐

明代罗万杰

露下空山客袂凉,残荷新菊叠衰荣。池边宿鸟翻林影,竹里流泉杂磬声。

是夕逢秋偏澹滟,何人对月不凄清。香瓯茗碗共深坐,一室萧然称野情。

绝句二首 其一

宋代吴则礼

华馆相望接使星,长淮南北已休兵。便须买酒催行乐,更觅何时是太平。

海陵四咏 其四 小香岩

清代许传霈

盐宗祠石小香岩,迢递朱阑映碧杉。春去犹开花烂漫,楼深惯听燕呢喃。

曲池傍榭鱼清数,洞石当门柳未芟。语罢钟声起邻寺,半林落日已西衔。

水墨松石

唐代方干

三世精能举世无,笔端狼藉见功夫。添来势逸阴崖黑,
泼处痕轻灌木枯。垂地寒云吞大漠,过江春雨入全吴。
兰堂坐久心弥惑,不道山川是画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