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西江月·别梦已随流水

西江月·别梦已随流水

[宋代]:苏轼

姑熟再见胜之,次前韵

别梦已随流水,泪巾犹浥香泉。相如依旧是臞仙。人在瑶台阆苑。

花雾萦风缥缈,歌珠滴水清圆。蛾(é)眉新作十分妍。走马归来便面。

西江月·别梦已随流水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离别已成过去,如一江流水,伤别的眼泪还湿润着香帕。司马相如依旧是清瘦的神仙。住在神仙住的仙宫,令人向往。

纤弱婀娜的身段如雾蒙花那样柔美,如秋风回旋那样纤细。歌声圆润美妙如明珠滴入水中。女子的眉毛刚刚画成,极其美丽。骑马回来时还半遮着脸面。

注释

西江月:词牌名。原为唐教坊曲,后用作词调。《乐章集》《张子野词》并入“中吕宫”。五十字,上下片各两平韵,结句各叶一仄韵。

姑熟:又称姑孰,今安徽当涂县。胜之:徐守君猷的侍女。

次前韵:前韵指《西江月·龙焙今年绝品》中的泉、仙、苑、圆、妍、面韵,本词步其韵而作。

浥(yì):湿润。香泉:美人的眼泪。

相如:司马相如。指代女主人公的情人。臞(qú)仙:清瘦的神仙。臞:消瘦。

瑶台阆(láng)苑:仙宫。瑶台:神话中神仙所居住之地。唐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如何雪月交光夜,更在瑶台十二层。”阆苑:阆风之苑。唐李商隐《碧城诗》:“阆苑有书多附鹤,女床无树不栖鸾。”此处指朝廷。

花雾:《广记》:弱质纤纤,如雾蒙花。萦(yíng)风:回旋的(秋)风。

歌珠:歌声如贯珠。

蛾:蚕蛾。蛾眉:细而长的眉毛。新作:新画。妍:美丽。

便面:障面,盖之类也。不欲见人,以此自面障面而得其便,故曰便面,亦曰屏面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延龄,周致一评注.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 西江月.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98.05:24-25

2、(宋)苏轼著;吕观仁注.东坡词注.长沙:岳麓书社,2005.01:33

3、叶嘉莹主编.苏轼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,2007.01:877-880

西江月·别梦已随流水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七月。元丰六年徐守君猷离黄去湘后,侍女胜之也离他去了姑熟,改嫁于张乐全之子张恕。元丰七年七月,东坡改任汝州,过南州,去姑熟,再见胜之。胜之失态无情,东坡感慨之下作下此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叶嘉莹主编.苏轼词新释辑评.北京:中国书店,2007.01:877-880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登金山

清代汪铮

搭影耸寒月,江声撼夕阳。蛟宫蟠地脉,鸳瓦接天光。

慷慨停孤棹,登临更上方。千秋遗恨在,杯酒吊蕲王。

登天安门城楼

近现代陈仁德

挥手凭栏意气横,狂飙浩荡扫神京。只今惟有寒鸦噪,曾伴楼头万岁声。

牡丹百咏 其十

明代张淮

红玉肌容艳有神,九天飞下一仙真。垂头雨后犹倾国,点额风前欲唤人。

龙脑薰成香世界,蝶翎逗落锦埃尘。春光得我方能丽,笑杀凡花号丽春。

夏日御园閒咏 其三

弘历

风槐烟柳绿成帷,影度纱棂午日迟。暂向几馀閒学草,偶因吟罢亦敲棋。

曲池新涨分鱼子,碧宇高空放鹤儿。最爱子西传好句,依稀山静小年时。

生辰辱雪湖诗祝次韵奉酬

明代谢迁

残雪空庭漫扫除,满堂淑气昼晴初。天开寿域迎春蚤,人在康衢击壤馀。

老去蒹葭真倚玉,朝来青鸟忽传书。樗材却愧灵椿祝,手把邮筒捲复舒。

次韵解安卿石假山

元代程钜夫

夜瞻光怪昼生辉,数尺嵌岩旧见稀。欲献楚王忧刖足,怕逢织女误支机。

斜当明月偏宜照,近逼红尘不敢飞。中庆堂中蓬岛客,相看不觉恋柴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