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高启的诗 > 清明呈馆中诸公

清明呈馆中诸公

[明代]:高启

新烟着柳禁垣斜,杏酪分香俗共夸。

白下有山皆绕郭,清明无客不思家。

卞侯墓下迷芳草,卢女门前映落花。

喜得故人同待诏,拟沽春酒醉京华。

清明呈馆中诸公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,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;杏仁麦粥香气溢散,家家户户互相馈送,一片腾欢。

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,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;节逢清明,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。

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,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。

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,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。

注释

馆中诸公: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、王祎、朱右等十六人。馆: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。

新烟,古时风俗,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,禁火冷食,次日重新生火,故曰新烟。禁垣(yuán):皇宫的围墙。

杏酪(lào):传统习俗,在寒食三日作醴酪,又煮粳米及麦为酪,捣杏仁作粥。

白下:南京的别称。

卞(biàn)侯:卞侯即晋朝的卞壶。他曾任尚书令,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,被埋葬于白下。

卢女:即莫愁,古代善歌的女子。

待诏: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,主管文件奏疏。此指修史。

京华:即京都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邱芬编写.节日诗词:黄山书社,2012.06:第96页

2、周啸天主编.元明清名诗鉴赏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1.08:第220页

3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.清明诗词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8.04:第97页

清明呈馆中诸公创作背景

  诗人高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年)在南京与宋濂等人编修《元史》始成,其正值清明时节,诗人与翰林同官唱和玩乐,写下了这首诗。创作背景

参考资料:

1、侯书生,迟月荃编著.领导干部古诗观止:红旗出版社,2013.12:第213页

2、杨镰等主编.中国文学通典:诗歌通典:解放军文艺出版社,1999年01月第1版:第466页

高启简介

唐代·高启的简介

高启

高启(1336-1373)汉族,江苏苏州人,元末明初著名诗人,与杨基、张羽、徐贲被誉为“吴中四杰”,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“明初四杰”,又与王行等号“北郭十友”。字季迪,号槎轩,平江路(明改苏州府)长洲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;洪武初,以荐参修《元史》,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,受命教授诸王。擢户部右侍郎。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,获罪被诛。高启曾为之作《上梁文》,有“龙蟠虎踞”四字,被疑为歌颂张士诚,连坐腰斩。有《高太史大全集》、《凫藻集》等。

...〔 ► 高启的诗(566篇)

猜你喜欢

感遇·之卅一

唐代陈子昂

朅来豪游子。

势利祸之门。

古有採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

宋代杨冠卿

落英拾秋鞠,委佩纫芳兰。

以其清且芬,可服仍可餐。

云山图二首 其二

明代王鏊

天将雨,山出云,平原草树杳莫分。须臾云吐近山出,远岫婪酣吞欲入。

映空明灭疑有无,先后高低殊戢戢。想当画史欲画时,磅礴含章几回立。

取道长河进宫斋戒即目有怀点笔成什 其四

弘历

必告慈宁晓问安,延缘桂棹溯游澜。黍芃麦秀香风里,缥缈西池直北看。

送陈宜山廷尉奉召北上

明代湛若水

多年不见宜山子,到我来时作别筵。三十星霜同榜日,四千风浪各方天。

可堪插翅随凫翥,不尽挥弦送凤骞。北斗瞻依意何极,贯城应在五云边。

三月晦日作

弘历

贪程忘日有常谈,忽报春蓂落尽三。应趁清和归冀北,恰留九十在江南。

未孤柳媚还花冶,虑误吴耕及越蚕。更有予心深惬处,皇州好雨应时甘。